【中国制冷网】网购生鲜虽然便捷、实惠,但有时拿到手的产品却不新鲜。网购生鲜食品,出现变质的原因何在?
冷链生鲜电商
z*新研报中指出,生鲜电商企业的用户体验优化与用户黏性维持工作之所以较难开展,是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商品局限:农产品品类货源标准化程度较低,分拣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品质难以保障;二是周转难度:生鲜商品保质期较短,对备货及供应链反应速度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三是配送压力:日常生鲜客单价较低,而冷链物流资本开支压力大,“z*后一公里”配送成本较高。因此,冷链行业依然“看着热干着冷”。
据统计,中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大部分是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发生的,而在外国这一数字约为3~5%,过高的产品损耗既带来安全隐患,也增加了产品成本。目前导致生鲜配送损耗率高主要有三方面原因。s*先是包转材料落后。一个纸袋一个箱,什么都往里面装,这种运输包装下的腐烂率极高,而生鲜果蔬运输中具有防震、防压、透气、低温保鲜、动态充气等功能的新包装,却连包装材料供应商都未出现。
其次是运输过程缺乏科学管理。由于没有专业的包装,闷在塑料袋、纸盒箱中,内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极易造成霉变。如果没有提前打冷降温,直接把水果装入到密闭的、以冰袋进行保冷的泡沫箱中,因温差大反而更容易腐烂。
很多公司并未配小型冷藏车等设备,现在市场上多是以普通车、面包车、电瓶车等进行配送,对常温件、冷藏件的配送也没具体规定。冷链宅配设施仍较为落后,冷藏包裹用绳索捆绑在电瓶车侧面、过分依赖“泡沫箱+冰袋”、延迟送达货品不放冷藏库而采取加冰袋的方式保鲜、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冰袋的使用量等情况屡见不鲜。这样运输的生鲜商品一旦不被消费者认可,就会造成客户资源的流失。另外,在配送的过程中,将生鲜放置在车的中下部,也会导致生鲜被压损。
z*后,终端配送脱冷则加剧了生鲜腐烂率。这主要是因为缺乏严格的人才培训和送货规范,终端配送往往只是机械性地按照路程安排,对于应该率先送的生鲜类产品无特殊处理而造成的。目前,一些快递公司运送“z*后一公里”冷链断裂,不但造成生鲜食品容易腐烂、易串味、还会影响口感。
由此可见,不仅仅设备、技术、成本会造成损耗,由于专业知识和现代冷链物流管理能力缺失带来的损耗更不容忽视。
缺失“z*先一公里”让“全程冷链”成传说
生鲜产品在产地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转运、储存、运输、配送至消费者的整个环节中应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以此保证生鲜产品质量、减少损耗。但长期以来,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的冷链物流“z*先一公里”(从产品出产地到交付冷链运输之前的过程)建设问题尚未解决,该环节产品腐损率高达20%以上。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z*先一公里”存在三个问题。
一是产地交易问题。目前,中国大部分比较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都远离消费地,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农产品不能及时从产地运出,这是整个冷链供应链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除此之外,目前中国农民对生鲜保鲜知识匮乏,对采摘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冷链意识薄弱,又缺少专业的冷链团队指导,致使生鲜产品在“z*先一公里”就已经断链。
二是产地的保鲜库建设问题。农产品通过产地的预冷和储存可以做到错峰上市,避开农产品销售旺季。但是,大部分产地因保鲜库建设成本较高及建成后利用率低而不愿意投资。建议借鉴国际上的做法,政府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加强移动式冷库——冷藏集装箱的建设。现在中国大部分批发市场只有冷,没有链,所谓的产业链都是断的。冷库建得再好,也只是一个点好,并不等同于冷链做得好,只有整个链条打通,才能做到真正的冷链。
三是农产品的标准化问题。中国的农产品在产地几乎不做包装的,只通过栅栏车、棉被车运到消费地的批发市场。由此可见,亟待加快农产品的挑选、分级以及包装的标准化建设。作为涉农的生鲜电商来讲,农产品没有在产地进行标准化,压力就全到了生鲜电商身上,但是由企业自身做标准化,成本的压力非常大。因此如果在产地能够做好标准化将会有成本低、损耗少等优势。另外,如果产地较好地完成适合于互联网销售的生鲜品的包装形式,则会减少生鲜商品在流通领域的各种环节的损耗,让品质得到保障。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农产品冷链物流“z*先一公里”建设,这样可以大大延长果蔬的生命周期,然后通过航运,以低廉的成本运往其他国家,损耗率很低,整体成本当然不会太高。反观中国国内,虽然有距离短的优势,但是高额的损耗和冗长的环节足以抵消前者的优势,费用z*终体现在价格上面。这才有了跨境从海外购买的新鲜水果价格反倒比从中国购买的还要便宜的现象。
“z*后一公里”待解
第一,行业虽膨胀发展,但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和售后监管还是空白区。生鲜电商是不同寻常的“赛马”,不仅仅拼速度,还要拼力度、角度,“z*后一公里”的服务体验同样重要。
第二,冷链配送每年车辆出行和通行证费用较高、停车难、配送分散量太小等问题,都导致生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无障碍流通十分艰难。如果可以在消费集中的地方建实体店,由消费者自取的方式,则会远远优于车辆来回跑。
第三,电商要做到解决“z*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在社区布点的问题。电商做冷链,一定要有线下的配合,在每个小区都要有实体店,生鲜食品不进入社区,就等于没有解决“z*后一公里”的问题。现在电商做生鲜多是拼物流、拼网点,这类的资金投入将非常庞大。
第四,生鲜食品的痛点是配送效益低。对于生鲜电商而言,不仅需要具备冷藏车、冷藏库及冷藏资源,还需要对车辆资源、线路、物流节点进行优化才能提升配送效益。
总之,冷链多断在经销配送环节,业内认为全程冷链目前只是个概念,真正实现需要多方协作,政府严管。冷链物流发展要循序渐进,必须与国情挂钩。目前,由于冷链运输的费用较高,有需求的客户还是少数,如果过于激进必然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z*后一公里”,自己铺点,资金压力太大;借助他人,又受制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如何在两者中间寻找平衡,对于生鲜电商,这是个待解的难题。很多企业都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探索农产品“z*后一公里”的解决之道,这里面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但要强调的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仅凭一家之力,很难全部满足,这里面或许会有相互合作的机会和空间。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