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冷网 > 资讯 > 行业快讯 > 正文

昔日远东第一冷库在沪谢幕 曾肩负逾6成日常冻品供应

  【中国制冷网】据《劳动报》报道,上海昔日z*大的“冰箱”,如今停止制冷了。

  在军工路周家嘴路口,申宏冷藏储运公司的门前不再有昔日的车水马龙,以往拥挤不堪的停车场已然是空空如也,院内一度红火的交易市场也铺门紧关。唯有门口一张大大的白色告示显得异常醒目,吸引着来往的市民驻足观望。这个拥有50年历史的冷藏公司,已经确定搬迁。

  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少有人知道,就在这里默默伫立的两座不起眼的土黄色建筑,居然是昔日上海乃至远东z*大的冷库,这里曾肩负着申城65%的日常冻品供应,也曾为香港提供40%的冻品猪肉。从1966年开始,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冻品和生鲜覆盖了上海市民的日常餐桌,在这个2万吨的“超级冰箱”内,-18℃的冰天雪地保障了从天南海北供应上海的各种食品。

  而为了城市安全和发展,这个远东第一冷库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机组不再供电,50年来始终不化的坚冰也开始融化成水,流淌在地面,逐渐风干。

  好在,它们曾目睹着上海的变化,目睹着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改革成就,这对于那些工作在这里的人们而言,无疑是z*美好的记忆。

  曾承担战备任务  厂区里布设过高射机枪

  1966年时,第一座单体10000吨冷库在此诞生;时隔两年后,它的“弟弟”在隔壁出世,体量也达到了7600吨。

  作为公司为数不多的老员工,设备能源部经理朱忠良18岁进厂,在此工作了一辈子,他的回忆透露了不少冷库的秘密。
  “就体量而言,这里是当时上海z*大的冷库,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s*屈一指。”朱忠良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冷库还隶属于上海市外贸局,在建造时可谓是不惜血本,所有的无缝钢管全部采购自德国,由上海建设领域z*为出名的基建公司负责工程,每一面的外墙厚度都超过了1米以上,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除非用穿甲弹,一般的炮弹根本别想打穿。”朱忠良说了一个“段子”———若干年后,公司曾想在冷库墙上开扇窗,就叫了个工人来凿墙,说好是50元打两个洞,结果活没干完工人就撂挑子了,宁愿倒赔100元也不愿再干,“连冲击钻的钻头都磨平了,可见其坚实。”

  墙体厚,当然为了保温,但另一个在当时秘而不宣的原因,则是为了战备。打开地图,你可以发现冷库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其所处的军工路周家嘴路在60年代时可谓是一片荒地,冷库是当地z*高的建筑,而紧靠黄浦江比邻复兴岛,则更凸显了其重要性。

  甚至,当时杨浦车站还有两条支线铁路秘密修进了冷库内,可谓进退自如。“我们里面还有200米的深井,两路供电线,确保发生意外时,不会断电断水。”朱忠良告诉记者,国际形势z*为紧张的时候,厂区内还布设过高射机枪,位置就在冷库的顶端,“我自己都曾接受过射击培训,定期要去奉贤的靶场打上几十发子弹。”

  见证市场供应变革  昔日西瓜皮要回收制酱

  当然,曾让冷库工人臆想中热血沸腾的战争画面终究没有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超级冰箱”建成后的主要任务也随之发生变化。

  “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为国家换取外汇。”朱忠良告诉记者,那时国家穷,加上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可谓百废待兴,无论是海产品、肉类、家禽等,都是宝贵的资产,因此当时的冷库承担了转运储存的作用,并不对市民开放购买,从全国各地汇入的优秀农产品,都在这里被装箱上车。

  “别说不开放,甚至还要回收。”同为老员工的市场部经理陆怀庸打趣道,你们现在年轻人都知道“PAPI酱”,可曾知道“西瓜酱”?原来,在市场供应极其匮乏的年代,连西瓜供应都是限量的,而每一块西瓜皮都不能浪费,要回收制酱,“那个时候,商店里卖西瓜可不像现在,你随便抱着便走。都是拿着锅子去舀瓤,皮都不卖给你的,全部冻到我们冷库里去给厂里做酱去了。”

  不过,沾了冷库的光,工人们当时的待遇要略好于普通老百姓。“近水楼台先得月,z*大的好处就能多分点肉。”朱忠良回忆道,过年的时候,冷库职工可以分到半匹猪,要是夫妻两人同在单位,那可就是一整只猪了,“这在当时可令人羡慕不已,甚至会有邻居来托关系求着能匀给他们些。”

  而伴随着市场发展,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冷库也开始打开了大门,做起了内贸的“生意经”。1998年时,申宏冷藏储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1999年,冷库里开辟出了一条交易街市,大量的冷冻食品开始从冷库里搬出,进行市场交易,提供给上海普通市民享用。

  “市场开放,迅速带来了人气,可谓是天天火爆。”申宏冷藏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言宏伟告诉记者,大量的冷冻蔬菜、猪肉、鸡鸭、海鲜不断涌入和批发而出,年供应量很快便突破了20万吨,在当时上海滩所有冷库中可谓s*屈一指,鼎盛时期,上海65%的冻品全部出自此处,而其中尤以猪肉和鸡类为甚,“这两个类别,市场上每有10道菜,可以说8道的原料在我们冷库里待过。
  ”
  据了解,尽管上海在此后还兴建了包括吴淞冷库等大大小小多个冷冻基地,但在正式关停之前,申宏冷库依然以占地55亩、库容2万吨的容量堪称上海z*大的肉类冻品仓库,年交易量达到70亿元,全市60%的冷冻肉类都来自于该冷库。

  “只要是冻品,什么稀奇古怪的都见过。”朱忠良感叹道,从封闭到开放,从种类单一到日益复杂,冷库50年来可谓见证了上海副食品供应的历史。

  而依靠着这个市场,也诞生了一个个传奇式的富翁。“自行车进来,宝马X6出去”,言宏伟笑着说,这在冻品批发商中并不少见,z*早看到商机的人们,经营的模式相当简单,就是z*原始“搬砖头”,但市场庞大的消耗量却让生意变得相当好做,“背靠冷库好乘凉”,成就了不少上海滩z*早的百万、千万富翁,许多如今沪上肉类、家禽类的一级代理商,都曾经在冷库摆过自己的小摊位。

  50年来冰未化过  墙上z*厚的冰块超过10公分

  在朱忠良的陪同下,记者进入了这座“远东第一冷库”内部。

  行走在库房之内,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蜿蜒而曲折的通道、厚重而坚实的墙壁、昏黄的电灯嵌在冰雪之中、裸露的管道缠绕在每个库房内……这一切,让你觉得你正经历着历史。

  “50年来,冰从未化过。”在已经空无一物的库房里,朱忠良的声音显得空洞而悠长,“从开库至今,7台机组日夜不停为冷库供电,哪怕是检修也要保证基本供应,所以这里始终保持着-18℃的温度。”

  有意思的是,因为够冷,在盛夏时节,冷库曾有一个保留节目———看电影。外面30多度的高温天,里面的上百位员工却是裹着棉袄吹冷气,那可真是不一般的享受。

  伸手触及,那墙壁上z*厚处凝结的冰块居然超过了10公分,而在各个角落中,冰棱与雪花的混合物随处可见,打开手机的闪光灯,你居然可以发现,四面冰墙上晶莹闪光,一瞬间简直有了身处水晶宫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整个冷库是通过液氨进行制冷,裸露而出的红色无缝钢管就是其核心,所有冷库的管道如果长度加在一起,居然能达到惊人的100多公里,而在厚实的墙壁中,还有一样充当保温的特殊材料———砻糠。

  “从现代制冷来看,当然完全是过时了。”朱忠良告诉记者,不过在当时这种稻壳可是性价比相当高的保温材料,由于国内盛产稻谷,砻糠供应完全不成问题,所以在60年代时才成为了s*选,为此冷库的z*顶端还有好几个库房,专门用来放置。

  虽然,如今所有的机组都已经正式关闭了,但就依赖着这些冰块,冷库内的温度依然可以达到-7℃左右。不过,不时落下的碎冰和脚下的积水,依然提醒着你,坚冰也将会彻底融化。

  “z*后告别的时刻,终将会来临。”朱忠良看着一位负责凿冰的工人推着小车经过,感慨着如此说道。

  为城市安全而搬迁  希望保留下来做一个展览馆

  “随着z*后一扇库门的紧锁,z*后一辆车门的关闭,曾经被称为远东第一冷库的上海冷冻三厂收官谢幕,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见证这一时刻的来临,冻品界将永远铭记它的传奇……”这是言宏伟在微信上留下的一段感慨之语。

  伴随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昔日安然处于郊外的冷库如今周边早已是一片喧嚣,左边是大型超市,右边是中环高架,周边更是不乏大型居住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运转,设施陈旧老化,原先地处偏僻的冷库,随着城市的发展,企业被周边的居民区反包围,消防安全工作显得尤为突出。

  不得不说,申宏冷库成为了杨浦区相关部门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虽然它从未出过事故,但如果继续运营,一旦发生不测,造成的损失可能极为惊人。

  杨浦区消防中队内江支队副中队长胡松波告诉记者,冷库使用的80至100吨液氨是安全重点,此前外省市就曾发生液氨泄漏引发火灾并发生爆炸,一度造成百人以上死亡的重大事故,因此该冷库始终是其中队的重点监管对象。

  为了城市安全,申宏冷库z*终决定搬迁。言宏伟告诉记者,其内部的2万多吨现存冻品已经全部分散至宝山安达、鹤岗和锦江三大冷库,200多位商户也随之离开,“等到液氨全部抽取完毕,就会把管道进行彻底清理,相当于给这个‘超级大冰箱’洗个澡,然后它的寿命就真正结束了。”

  z*后一车离开冷库时,当时申宏冷藏的所有职工都来了,其中甚至有退休的老员工,他们都是来见证这个心中的历史时刻。
  “这个冷库为这座城市做了太多的贡献。”朱忠良感慨道,“今后,它虽然不会制冷了,但希望能保留下来,哪怕做一个展览馆,也挺有历史意义。

标签: 冷库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侧分享给朋友或者同事。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