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网】对于TCL来说,三年时间是一个大限。如果李东生不能在三年内扭转亏损,市场将不再给他更多机会2009年春天,对于在阴霾中前行了一千多天的TCL来说,应该是充满了暖意。
从2005年s*度出现3.2亿元亏损,到下一个年度亏损额扩大至20多亿元,李东生主导的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大突围,转瞬间演变成一个难以探底的泥潭。在中国市场中一直走得顺风顺水的TCL,因收购法国汤姆逊导致巨亏,陷入一场因冒进决策而导致的企业灾难。
TCL陷入巨亏后,市场中风言四起。在众多企业观察家眼里,TCL已然陷入了一个万劫不复之地,再加上巨亏引致的企业震荡,李东生能否带领他一手创建二十多年的TCL走出泥潭?这成为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谜。尽管这之后,李东生本人对TCL的未来说了很多,但迎来的喝彩之声并不多。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只看结果。
2006年,笔者在接受一家网络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TCL来说,三年时间是一个大限。如果李东生不能在三年内扭转亏损,市场将不再给他更多机会。”三年时间并不长,但这是竞争对手留给李东生和TCL的z*后机会。
战略急转弯:回归本土2009年3月26日,TCL集团(000100SZ)发布年报,2008财年实现营业收入384.14亿元,实现净利润5.01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04亿元。
审视数据,也许是枯燥的。但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对一个陷在扭亏和转产双重压力之下,且竞争对手云集的彩电生产企业,“实现净利润5.01亿元,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04亿元”这样的表述,足以让走在亏损阴霾中的企业人感动:TCL的黑色岁月过去了;TCL人以自己的力量,为企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以上两个数据的含义有二:
一、TCL不需要再以出卖资产的方式来粉饰财报。
二、TCL走出了现金纯流出时期,资金循环状况大大改善。
尤其是第二点,对于TCL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数据显示,TCL已经开始迈向重生。
2007年,李东生在TCL的“重生战略”实施的关键时刻提出:要回归本土。这样的决策,无疑是明智的。中国是世界上z*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别人扎着脑袋往里挤,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主动放弃固有的市场,到海外去消耗自己的实力?更何况,中国企业目前基本上不具备独立消化海外并购亏损的能力。
回归本土,可不像说句话那么容易。2005年,TCL的销售收入是516.8亿元人民币,受海外并购亏损的拖累,之后几年,销售额大幅下滑至380多亿元附近徘徊,直到今天仍是如此。巨大的销售缺口想在国内市场补足,以当时TCL的状况看,显然不现实。因此,再强调本土业务的整体销售增量,战略意义显然不大。w*可行的是:在保持本土彩电主营业务不再往下掉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突破口。
所谓的企业战略决策,无非是两种选择:做与不做。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东生把TCL突围的制胜点,放在了液晶电视上。此时,国内液晶电视市场上,韩系产品大行其道,日系产品也以强大的研发优势,欲图在中国消费电子市场东山再起。
: :
TCL集团:主要产品2009年4月份销量数据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大揭晓 TCL居榜s*(图)TCL集团(000100)解除股份限售提示性公告
2006年到2008年,对李东生来说,也许不堪回s*。但这三年,却是TCL生存与消亡的决战年,能否依托液晶电视打个翻身仗,对这位TCL的当家人提出了严峻挑战。所幸的是,李东生把握好了这个关键期。
在这三年中,TCL借助在q*的4大研发中心、5大生产国家、10大生产基地,构建了中国、美国、欧盟三大主体市场,再加上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墨西哥等主要新兴市场,形成了“q*覆盖”的市场格局,并将市场重点放在了本土。TCL通过其建立的美国、中国、新加坡、德国4大研发中心,研发领域覆盖从核心模块到工业设计,对产品开发形成了强力支持,在市场中同步推出的系列产品,覆盖了42、37、32、27英寸等规格,并迅速成为市场主流消费品种。在这一时期,TCL推出的一系列营销措施也可圈可点,为其重回市场一线供应商的地位作出了贡献。
2009年第一季度,TCL液晶电视在国内的销量继续大幅提高,TCL多媒体总裁梁耀荣表示:“今年一季度,液晶电视在内地市场的销售量跃升至70万台,是去年同期的5倍。”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统计,目前,TCL在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已大幅提高到17.1%。
三年来,李东生四处奔走,负重前行。三年中,TCL忍痛求变,在变化中寻找重生机会。一路求变,成为TCL这几年中战略决策的主旋律。
三年求变之一:梁耀荣加盟三年来,TCL为了尽快走出亏损泥潭,几乎对企业进行了全面再造。在这一再造过程中,一大批老臣、高管相继下课,一系列业务单元清仓出售,这样的做法,曾令众多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并对TCL的未来充满担忧。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再看李东生当年的这些举措,才发现他的这些做法,对TCL今天顺利走出泥淖的战略意义。
2007年10月,曾任飞利浦消费电子执行副总裁的梁耀荣,受李东生多次盛情邀请,在55岁从飞利浦退休后,正式加盟TCL,出任多媒体总裁。梁耀荣在飞利浦供职二十八年,拥有丰富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国际市场运作管理经验。
梁耀荣加盟TCL多媒体后,用三个月时间,走访了TCL遍布q*的彩电业务基地。他先后与美国、欧洲、新加坡及中国的管理层进行深入沟通,并在开会时对TCL多媒体的高管们说:“你们不可能改变我,就让我来改变你们吧。”
通过调研和会谈,他发现了TCL多媒体的不足之处,与q*顶尖国际化公司相比,未来TCL多媒体更需要做的是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建设,而建立这种能力的关键是流程,否则组织就会显得松散。只有流程建立了,才能提升能力并实现跨团队合作。
症结找到后,梁耀荣立即着手建立TCL多媒体的新流程,比如战略伙伴的维护,产品策略的制定,等等。在他看来,“TCL多媒体每卖一台彩电,都要分析是否盈利。”
为了实现流程再造,梁耀荣对TCL多媒体的组织架构进行了改造,对原来的q*运营中心进行了职能的细分,将其分为q*研发中心、q*制造、供应链和战略采购、技术项目质量、新产品和业务战略等5个部门,以加快新品上市时间,并增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接口能力。将公司原有的两大业务单元改为平板事业部和CRT事业部。随着TCL集团的架构重组,TCL多媒体新增了以DVD为主要产品的家庭网络事业部和数码科技事业部,原有的四大营销部门――中国业务中心、欧洲业务中心、北美业务中心和新兴市场业务中心则保持不变。
上任三个月后,梁耀荣给自己和TCL多媒体提出了2008年经营目标=:在可预见的现金流基础上,实现整体经营性盈利。为了完成这一目标,TCL多媒体要在保持CRT电视q*11%以上占有率的同时,大幅提高液晶电视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要在2008年从1.8%升至4%,同比增长300%,并进入q*前8位。
据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q*液晶电视产量将达9500万台,在数量上s*次超过CRT电视。在中国市场,这一超越趋势将出现在2009年,液晶电视全面取代CRT的步伐,已经越迈越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尽快扩大TCL多媒体液晶电视的数量,无异于坐以待毙。为此,我亲自担任了平板事业部总经理,TCL多媒体的四大业务中心都开始突出液晶电视。”此时的梁耀荣,心里充满了急迫感。
三年求变之二:供应链优化近几年,家电产品零售商对渠道已经形成了垄断,在为国内家电企业提供大批量出货通道的同时,也使各大生产商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大伤脑筋。
眼下,许多家电产品已在加速从耐用消费品向快速消费品转变。这一转变,导致家电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也使家电产品的价格生命同期大大缩短。这种消费趋势的出现,无疑对生产商的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一台彩电压库三个月,还可能全价卖掉;如今,一款产品压库一个月,只能亏钱出手。
液晶电视当前已经进入价格竞争阶段,再好的产品,如果供应链响应速度跟不上,都可能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TCL三年来做的第二件重要事情,就是对自己的供应链进行全面整合。用梁耀荣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消费电子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大企业,应该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在价格战中快速成长的液晶电视市场,产品利润空间越缩越小,企业的供应链缩短几天,就意味着会使企业增收几个百分点的毛利。TCL多媒体之所以能成功扭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梁耀荣对其供应链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早在梁耀荣加盟TCL之前,TCL就尝试了产品零库存和订单式生产,将原来的“工厂-仓库-经销商”构成的出货链条,简化为“工厂-经销商”的端到端供应,大大缩短了产品在途时间,这让TCL尝到了流程再造的甜头。梁耀荣就职后,全力推进供应链再造,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曾经亏损高达20多亿元的欧洲业务区,也凭借这一模式得以扭亏。
李东生对TCL的供应链再造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梁耀荣成为TCL多媒体s*席执行官后,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管理、毛利润管理和成本透明化等流程,在六个月内将TCL多媒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到国内领先水平。”
2008年,再造后的供应链对TCL多媒体的屏采购计划发挥了有效支持,与奇美、LG-飞利浦等上游核心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也变得更为流畅。其中,对奇美的屏采购量,2008年从27万片上升到100万片,为TCL液晶电视2008年销售接近400万台创造了条件。
TCL集团:主要产品2009年4月份销量数据上市公司高管年薪大揭晓 TCL居榜s*(图)TCL集团(000100)解除股份限售提示性公告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