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冷网 > 冷冻冷藏 > 正文

青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动工

  日前,投资13.7亿元建设的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属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其建成投用是码头开工及冷链物流基地投产运营的重要前提。

  投资十几亿的大工程只是“配角”,可见“主角”的分量。真正的“主角”是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该项目来头不小——项目规划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总投资330亿元,是现代海洋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是2020年国家首批17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卸港量高达300万吨、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可实现税收80亿元以上。

  这一重大项目的建设意义重大。

  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都对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作出明确部署。

  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络,是重中之重。

  202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青岛被明确为“一纵一横”双承载城市,肩负重任。

  其实,早在2020年,国家发改委就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形成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青岛市依托西海岸新区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围,成为计划单位市中唯一入选城市。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正是国家首批17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枢纽优势,让青岛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承载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多个重要节点建设重任,吸引了京东、苏宁、德邦等行业龙头抢滩青岛,落子布局。

  随着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加快推进,青岛扛起国之重任有了更有力的载体。

  01 国家枢纽,“三型”叠加

  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青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节点”双定位城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所在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和港口门户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青岛既是内外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

  目前,在国家物流枢纽“六型”(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中,青岛已经叠加了“三型”,再一次彰显了青岛在国家物流格局中的显要位置,为青岛充分发挥在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角色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9年,青岛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确定为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将依托青岛港建设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围绕西海岸新区的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机械装备、船舶海工、纺织服装、汽车产业以及食品制造等产业发展,依托港口优势,着力拓展和完善物流集成、区域分拨、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服务功能。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布了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全国共有22个物流枢纽入选,青岛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位于胶州市,由上合商贸物流区和胶州湾国际物流区两部分组成,集聚海铁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商贸流通集成、供应链物流等综合服务功能,是直接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核心物流基础设施和先导平台,是链接上合组织国家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商贸物流运作基地。

  3年来,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带动引领下,青岛物流业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370亿元。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枢纽型”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四个发展导向之一,把“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作为“六个城市定位”之一,提出构建海陆空铁“四港联动”高效物流体系,将物流体系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

  02“国家骨干”,加快成势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冷链物流一端服务农业生产、一端连接居民消费,是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发挥强大国内市场优势的重要领域。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消费、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助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业正在加速发展。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将支持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为支撑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设施网络建设,引导冷链物流要素和上下游产业沿“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集聚发展,推动形成冷链物流产业走廊,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项目位于青岛港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是现代海洋产业全链条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项目规划总面积12.26平方公里,是2020年国家首批17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之一。

  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330亿元,计划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规划建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加工基地、冷链集散基地等,二期规划建设精深加工区、冷冻冷藏区、展示交易区、海洋科技研发孵化区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卸港量高达300万吨、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可实现税收80亿元以上。

  2021年以来,青岛着力解决了海洋倾废区选划、胡家山作业区规划调整等多个项目发展难题,冷库等陆域项目持续推进,防波堤和万吨级码头等海域项目得以启动建设。此次开工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一期工程为董家口经济区冷链物流基地防波堤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防波堤工程和导助航设施等配套工程,防波堤总长2601米。

  目前,集国际水产品交易、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远洋渔船整备、码头作业、配套服务于一体,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正在董家口经济区雏形初现,加快成势。

  03 四大行动,建“链”

  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是当前青岛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效的战略性举措,现代物流产业链是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的24条产业链之一。

  今年以来,根据山东省基础设施“七网”行动要求,青岛市印发了现代物流网建设行动计划,全面提升青岛市物流设施网络体系完备度、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聚焦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培育,明确总方向,放眼中长期,2025年之前谋划并推进实施30个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培育20家国际化现代物流企业;2030年之前谋划并推进实施40个现代物流网重点项目、培育30家国际化现代物流企业。

  今年5月底,青岛公布的“稳增长89条”中,有7条是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涉及全面取消低风险地区防疫通行限制、加快民航运输业恢复发展、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降低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用电成本等,以疏通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和物流领域存在的堵点卡点。

  该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枢纽的货物集散、仓储、中转运输、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降低综合货运成本。”

  围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以“现代物流网建设行动”为抓手,青岛正在实施物流基础设施网补强、服务组织网提升、产业融合网加速、数字信息网赋能“四大行动”,构建畅达、泛在、优质、绿色、领先的现代物流网,“十四五”基本建成综合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际物流中心城市。

  物流基础设施系统补强行动。积极推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带动6个枢纽集聚区和11个物流产业园区联动发展,加快京东跨境电商及智慧物流园等12个项目建设。

  物流服务组织体系提升行动。发挥海铁联运和中欧班列联动优势,布局建设一批内陆港,发展面向黄河流域的“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海铁联运量保持沿海港口首位,打造区域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今年开行中欧班列660列。加大龙头物流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支持港口航运、航空寄递、铁路货运等行业龙头企业完善国内、国际网络布局和资源整合,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

  “枢纽+”产业融合生态加速行动。进一步优化完善冷链物流设施网、生产物流网、商贸物流网、应急物流保障网。

  物流数字信息要素赋能行动。大力发展“物流+新基建”“物流+工业互联网”“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普惠金融”,加快构建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紧密衔接的智慧物流网,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整合港口、机场、铁路中心站等数据,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信息共享与应用。

  项目引进和建设是实现市场主体增量扩充、补给产业循环新鲜血液的关键点。好的政策要素、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

  物流畅,经济活。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构建物流网络,畅通物流大通道,青岛就能扛起国之重任,在国家物流大格局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标签: 青岛冷链物流冷冻冷藏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侧分享给朋友或者同事。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