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冷网 > 冷冻冷藏 > 正文

长三角冷链物流面临疫情冲击,今后如何发展?

  近期,《安徽省冷链物流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布,方案提出安徽省将建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疫情期间冷链物流受到高度关注,一方面,进口产品冷链物流安全成为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冷链物流需求激增暴露出长三角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不足,那么长三角冷链物流发展有何特征和问题?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冷链物流定义为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迅猛,上海龙头效应明显。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百强企业在长三角地区集聚态势明显,其中上海市百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达21家。上海市冷链物流备保有量较高,截止到 2021 年 3 月,上海沪牌冷链专用车辆达到 9800 辆左右,前置仓配置方面,截至 2021 年 2 月底,上海支持冷链的前置仓数量已经突破 1000 大关,其中以“叮咚买菜”“光明奶站”“盒马集市”“美团 买菜”为代表的专业型前置仓运营企业,为市民提供冷链到家的 便捷化服务。

  然而,在本次疫情期间,上海冷链物流韧性较差,恢复速度较慢,较大程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这也暴露了该地区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区域布局不平衡等问题。长三角地区冷库市场基本饱和,其中上海市在冷链物流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均发展较为完善,而产业链中游生鲜电商平台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长三角地区冷链物流仍呈现单核心集聚态势,上海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力较弱,苏浙皖百强企业数量与上海呈现断层性差距,安徽省发展则更为滞后,人均冷库总库容低于上海平均水平。疫情大考下,上海市这座超大城市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转变,这对长期保持稳定的供应链来说可谓措手不及,上海市政协委员付刚峰表示长三角区域借助一体化发展机遇,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为提升区域韧性提供了破解之法。

  自疫情之后,长三角在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方面有诸多探索,在产品标准方面,三省一市先后签署了《长三角食用农产品标准化互认(合作)协议》、《泛长三角认证认可质量提升行动倡议》等文件,《长三角地区市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文件中也提到了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建设与区域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

  在机构平台建设方面,“长三角智慧冷链联盟”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于2022年2月成立,期待解决冷链行业存在小散乱差、行业规范缺乏等问题。在肯定长三角冷链吹响绿色高质量发展号角的同时,也需正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在标准的落地方面,大部分统一标准还没有被制定和执行;其次技术也限制了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高质量发展,部分储藏中心和配送商存在对接不畅等问题,运输链环节数据可能无法实现完全对接,司机在运输过程可将运输车制冷系统间接关闭,待即将到达目的地时再开启制冷,导致冷链效果不佳或断链。上海政协委员付刚峰建议上海市组织冷链物流行业共同开发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行业技术升级、应用与推广,用科技保障冷链物流安全、高效的发展。

  本次疫情大考下,上海作为冷链物流的优等生交出了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三角冷链物流面临疫情冲击,正处于由集聚发展到区域协同发展的转型,疫情后长三角冷链物流产业的新一轮发展仍需拭目以待。


标签: 长三角上海冷链物流冷冻冷藏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侧分享给朋友或者同事。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