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网】12月27日,湖北省襄阳市在对高新区长虹冻库冷链食品进行常规新冠病毒核酸全覆盖检测时,发现12月7日封存的1个批次进口冷冻生南美白虾外包装呈现弱阳性。对此,襄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货物继续封存、人员排查隔离、场地封锁消杀等应急处置措施,连夜对该批货物、冷库冷柜、运输车辆、相关人员等“人、物、地”全部进行采样检测,并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今年入冬以来,全国多地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出现阳性,令很多消费者谈“冷”色变,一些卖场也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暂停销售冷链商品。根据《京深海鲜市场复商复市工作方案》,这家北京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原冻品区的线下交易已被取消。在以进口农产品闻名的北京市朝阳区新源里菜市场,商户们表示进口冷链冻品的销售已被叫停。
元旦、春节双节临近,国内食品行业的销售旺季即将到来。在此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到底安不安全?冷链企业又应如何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安全?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普通消费者因为采购、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感染的风险较低。“入冬以后,不仅是冷冻食品,所有境外入境货物都有被污染的可能。这种污染通常污染量较小,只有反复接触、重复接触的相关作业人员感染的风险才会较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即使买到被污染商品,只要注意手部卫生,做到及时清洗,是不会被感染的。”
相比消费者,进口冷链商品流通环节存在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显然更高。前不久,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成功建成并上线运行。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优化完善省级平台,加快与国家平台的数据对接,指导督促生产经营者及时准确上传货物来源、去向、数量、位置等关键数据,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一键排查、迅速定位”,为疫情防控争取宝贵时间。
这次会议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进口商、生产经营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生鲜电商、餐饮企业等进行全面排查,企业自建冷库、第三方冷库年底前实现全覆盖备案。
12月22日,北京中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景春在国务院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和山西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主办的中国商业发展论坛·2020食品贸易峰会上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港口检疫检验冷库和销售地城市冷库是冷链食品进口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风险节点。“进口冷链生鲜产品通过海运抵达国内,港口具有检验检疫资质的冷库是第一落脚点。此后,这些产品会由检验检疫冷库运送到销售地城市的冷库。如果有问题的产品从冷库流向市场,就会给消费者带来风险。”
在李景春看来,如果将进口冷链产品按照风险高低进行分类,通过直接屠宰、直接冷冻、直接包装后运到国内的初加工冷链生鲜产品风险相对较大。与之相比,进口产品通过一定的深加工环节后,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李景春介绍,当前不少人认为进口生鲜食品存在较大危险,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食用进口冷链产品导致感染的病例。而从环境污染的角度来讲,做好场地、人员、货品三个环节的风险管控十分必要。“如果进口的是猪肉、牛肉、羊肉等具有较高风险的商品,消杀证明和核酸检测报告必不可少。在场地风险管控上,‘封闭’两个字则最为重要,封闭场地、封闭库区。此外,尽管不少冷库已经为员工注射了新冠肺炎疫苗,但在人员防护上的警惕性依然不能放松。考虑到不少冷链食品的环境污染都是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工作人员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依旧十分必要。”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